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莱芜KTV招聘网 > 莱芜热点资讯 > 莱芜励志/美文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2022-07-16 21:44:58 发布 浏览 272 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无比怀念早已逝去的那个自由的时代。

因为这首词的名气实在太大,历代词评家对《虞美人》的评价堪称汗牛充栋,多不胜数,但要说评价最到位的,当属清朝人陈廷焯在《云韶集》的十六字评语:“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陈廷焯同时还称赞李煜词“情词婉凄,独步一时”,而后世的情词名家晏殊、欧阳修,其实严格来说他们都是李煜词派的传人,李煜是“晏、欧之祖也”。

清朝人王闿运似乎瞧不上此词,评价说,这首词用的全是寻常语,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是李煜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但问题是,为什么是李煜第一个用这些寻常语作词,一作便扬名千古?

宝剑,在壮士手中方是宝剑,在屠夫手中只是一把杀猪刀。

在十国词史上咏亡国之声的词,除了李煜的《虞美人》,其实还有一首前蜀名臣鹿虔扆著名的《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没有史料证明李煜不知道鹿词的存在,而从两首词的意象与结构来看,《虞美人》与《临江仙》是高度重合的,甚至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明显抄袭了“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不过,即使李煜明显借用了鹿词,也不会有损于《虞美人》在词史上的丰碑地位。鹿虔扆是前蜀大臣,对前蜀非常有感情,但毕竟前蜀政权不是他的。前蜀亡了,但他很快就成了后蜀的大臣,照样吃香喝辣。而南唐是李煜私产,南唐亡后,李煜成了失去人身自由的亡国奴,所以南唐的灭亡对李煜造成的心理打击,要远胜于鹿虔扆。从这个角度讲,李煜的亡国之痛更为深刻。

还有一点,鹿虔扆写的是蜀都成都的宫苑,因为成都附近没有大江大河,鹿词整体就显得比较秀气精巧。南唐国都金陵临大江,朝大海,襟带南北,从文学视野角度相对来说要更为开阔一些。所以李词给人的视觉就更有冲击力,显得大开大合,气势雄浑,特别是结尾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意象之宏大,能与之相比的,也许只有苏轼的那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简单评略此词。

李煜是最害怕看到春花与秋月的,因为这是命运对李煜最大的嘲讽。汴梁的春花与秋月再美好,也不是李煜的,反而见证了李煜的凄楚与悲凉,让李煜沉溺于对往事的痛思中不能自拔。此词作于七夕前后,春花零落,秋月还在,而李煜写这两句时,一定在痛苦地吟诵着白居易的名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李煜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不要再让恼人的春月秋花增添他作为亡国奴寄人篱下的哀痛,而他快乐的往事早已烟花散尽。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众多词史都认为这两句是赵匡义决定对李煜痛下杀手的主要原因。

这个“又”字,被现代词评大家唐圭璋先生评为“惨甚”,这是李煜点明了自己在汴梁已经度过了两年让人不堪回忆的亡国奴生涯。

伤心的人最怕见到明月,那会勾起一段段不想回忆却又永远无法忘掉的美好,李煜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多情的李煜见到汴梁的明月,会立刻想起沉沦在明月夜色中的金陵故城,那里有他的祖宗陵寝,有他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在他的授意下,黄保仪惨笑着点燃了绝望的火焰。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